Search

大家好,我是角爸。

這一次的影片說的是同理心。之前在《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大家好,我是角爸。

這一次的影片說的是同理心。之前在《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》的影片中就有提到,首先我們必須先用同理心來降低對方的不安感與情緒。也就是先讓自己能感受對方的不安與痛苦,也讓對方感受到你能夠感受(等同於理解他的感受),這時他的情緒才會慢慢降下來。

當初最先發現「同理心」這三個字是在一次事件中,角媽哭訴著:

「就算你沒有惡意,我還是很痛苦」

「你常常只想先解釋自己,只會讓我感受到『我並不被放在眼裡,我所說的都不重要』」

「當你表示出『那都是妳的病讓妳這麼想的』,『那都是妳的負面思考』,給我的感覺就是『你正在撇清責任』」

「把事情歸咎在病徵上,就沒事了嗎?」

「不是負面思考是假的,就不會帶來痛苦」

角媽的這些話語都讓我深深的思考:「我明明就沒有惡意,為什麼還會造成傷害?問題究竟出在哪裡?」

最終我歸結了自己「會有高人一等的想法」,我心裡還是覺得「我沒病,她有病,所以我想的比較正確」這樣的態度。

光是根基於這樣的想法,所說出來的語言,就會造成上面那些「她所想的都是假的,都不應該存在」,我只是在標示出那些標籤,然後撇清責任,覺得標出標籤之後,剩下的要怎麼克服那些幻影就是她自己的事了。

(這其實也是大多數「照顧者」面對邊緣性人格障礙(或是任何精神官能症)時,「最常犯的錯誤/毛病」,或者說是「最差勁也最沒有幫助的態度」。諸如:「我沒病,你有病,所以我是對,你是錯。」;或者「我是大人,你是小孩,所以我是對,你是錯。」)

這種態度跟想法都讓她覺得很孤單、不被重視,以及難過。

也因此我才發現,我完全沒有同理到她的感受,與她的痛苦。我覺得她的痛苦是假的(負面思考所產生),是不真實的,所以不需要處理。

而越是這樣想,反而讓她越覺得痛苦,因為我等於棄她的感受不顧。

最終我體悟到,我必須先「承認」她的痛苦是「真實存在」的,然後這個痛苦才得以平復/消失。

這就是我們開始研究同理心的開端。

於是我很有感觸的製作了那個《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》的影片

在製作完影片以及現實中同步與角媽溝通了我的感想之後,我們便開始持續在生活中實際的「練習同理心」這件事,之後發現效果真的很不錯。

1.我們對於「彼此能理解彼此」已經有了共識。我知道她漸漸也學會理解我,她也知道我也有努力的理解她。

這種「互相理解」其實就是「互信」的第一步。要是缺乏這個步驟,那不論我們做得多專業,動作或過程我們呈現得多完美,對方自始至終就是冷眼旁觀,冷眼以對,那終究還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已,只是支持者自己本身的「自我感覺良好」,「我覺得我講得很好」,「我覺得我很同理對方」,通通都流於「我覺得」而已。而這完全不在事實的邊上。

(關於建立互信的過程,我們會再做一期視頻來講解)

2.在有了互信的原則之下,接下來就是每次事件的覺察力與肯定的力量。發現這件事有出問題,發現了對方的情緒現在是比較敏感的。這些「發現」都是平時覺察的累積,也可以說是「敏感的天線」。

3.事件發生的當下,我們即時的展現同理心,不論是說出「同理心句型」,或是表現「同理心的動作」,都有幫助。而這些句型跟動作,只是在驗證當初的「互信」原則,「說的都是真的」。

如果在第三點我們的「同理心」沒有展現好,可能因為一時情緒上無法放下,無法去理解對方,把自己的感受因為習慣而捧得很高,那麼「沒有展現同理心」的後果是,連帶第一點的「互信」指數都會跟著一起降低。這個降低甚至會帶動著過去所累積的信任將需要再重新建立起。

(「你不是說要學著好好同理我的嗎?」)

所以沒有一個點(或是過程)是可以輕忽的。

這是我和角媽的相處過程。和一個「重度邊緣性人格障礙」慢慢變好的過程。每一步我們都走得很努力,也累積了這些經驗值。

就像是上場打拳擊一樣,我一開始就是一個羽量級對上一個重量級,從幾乎不會贏的情況,慢慢一步步變得能夠戰勝這個重量級的選手的可能,直到現在算是已經駕輕就熟。

靠的就是「同理心」。

也因為「同理心」這三個字太過簡單,內容卻又包羅萬象,像這次影片中所舉例的「真心誠意的道歉」,其實也是同理心的一種展現。

「無法同理對方的狀態,自然不覺得自己有錯/有哪裡做不好。」

「只有同理了對方的感受,才會深深發現自己剛剛到底說了什麼傷害了對方,進而真心誠意的道歉。」

所以這不是只是一篇文章或是一個影片便能夠把同理心全都說清楚,這個概念也是很難一言以蔽之的總結。因此我們會一直在生活中發掘同理心的狀態/素材/句型,來跟大家做分享,以期能幫助很多人都能變得開始能同理其他人的感受與狀態,進而讓人際關係變得更加和諧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延伸閱讀

角媽手繪小丑吊飾抽獎活動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4041254269767/posts/144848920189000?sfns=mo

角媽繪製-邊緣性人格少女貼圖:
https://line.me/S/sticker/8427229?lang=zh-Hant&ref=gnsh_stickerDetail

角爸繪製-超有同理心貼圖:
https://line.me/S/sticker/9587046?lang=zh-Hant&ref=lsh_stickerDetail

邊緣性人格親友互助會社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323265491353712/?ref=share

吃醋?多疑?情緒失控?其實這不是你本來的樣子,最常見但最鮮為人知的心理疾病-邊緣性人格障礙:https://youtu.be/hz7YmVqHmz4

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:https://youtu.be/sEjA2TWNiSs

角媽影評-小丑Joker:
https://youtu.be/pl3e1TFsPow

#邊緣性人格 #邊緣性人格障礙 #邊緣型人格 #邊緣型人格障礙 #境界性人格障害 #精神疾患 #精神分裂 #人格障礙 #人格疾患 #人格違常 #解離症 #精神病 #精神官能症 #憂鬱症 #健康 #心理疾病 #邊緣性人格少女 #獨角動物 #獨角獸媽媽 #獨角獸爸爸 #角媽 #角爸 #邊緣人 #邊緣人格 #line #貼圖 #wunicorn #bpdgirl #bpd #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們是一家四口 角爸是個塔羅師 角媽是個自由藝術家 育有兩子 角媽本身是重度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 所以可能多半都會分享關於邊緣性人格的經驗與故事 歡迎大家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喔
View all posts